各学院(部、中心)及有关单位:
为全面推进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西安交通大学基础通识类课程建设方案》,不断完善通识课程体系,现启动2025年基础通识类课程培育工作。
一、课程类别
1.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围绕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或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前沿、伦理价值、实践应用、衍生场景等内容,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将根据课程内容和评审结果确定课程类别为核心或选修。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角度认识、理解和思考人工智能,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智能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思维、数据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提升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应用和发展的认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应用场景,思考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和伦理等之间的关系,推动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
教学形式:注重知识、能力和价值塑造相统一,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淡化专业领域和知识边界,注重学科前沿应用和跨学科交叉。开展对话式、案例式、思辨式、实践式等多样化教学形式,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传授和教学新范式,构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师生机深度互动的人工智能课堂。
教学团队:鼓励组建跨学院跨学科团队,学校将根据申报情况统筹整合教学团队和课程安排。
2. 其他通识课程建设
基础通识类核心课程:重在基础性与交叉性,培养学生成长和未来跨界发展的基础知识、核心能力和思维方法(具体课程主题详见附件1,可适当扩展)。
基础通识类选修课程:重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兴趣和融会贯通力。
经典阅读课程:属于基础通识类选修课,1学分,16学时,可选择自然科学及人文社科优秀经典读本进行课堂解读和课后读书研讨(详见附件2,可适当扩展)。
特色实践课程:属于基础通识类选修课,主要为美育实践和创新创业等相关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中实践学时占比应大于50%。
二、申报要求
1.各类课程统一申报,在申报书中按要求填写课程类型和类别即可。新申报课程应体现通识内涵,符合各模块课程建设目标,避免简单的概论性介绍或仅仅传授专业知识,着力于塑造学生基础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世界视野、历史思维与方法、批判创新的理念和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通识核心课教师一般不超过5人,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至少五年以上教学经历;通识选修课教师不超过3人,课程负责人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至少两年以上教学经历。所有任课教师都应具备独立授课资格。
3.课程团队须对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考核办法、课程组织形式等重要方面有明确准备或具体计划,保证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4.新申报课程名称、内容应与现有课程相区别(见附件3)。
三、培育流程与安排
1.申请人填写《西安交通大学基础通识类培育课程申报书》(附件4),并提交课程教学大纲(附件5)。
2. 申报课程需经2位以上已开设通识课程、对通识教育有较深理解的教师审议填写修改意见并推荐,学院教学院长签字盖章。
3.教务处对学院上报的课程进行规范审核,进行课程培育,并组织专家评审和论证, 审议通过公示后开课。
四、课程开设要求
立项课程需于2026年春季学期前开设,每学期开设1次或每学年开设一次且在兴庆校区开设2个以上班次。“经典阅读”课程建议修读人数为30-60人/班次,其余课程建议修读人数为60-100人/班次。
立项课程需配合后续新增课程宣传推介,在模块内分享开课体会,拍摄说课短视频等。
五、注意事项
请各单位于2025年1月12日前将本单位的课程申报材料及汇总表(附件7),主管教学院长签字并加盖公章,报至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电子文档发送至zhoufanqi@xjtu.edu.cn。后续评审、答辩安排另行通知。
联系人:周凡奇,联系电话:82668311
教务处
2024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