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行走华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与实践》
课 程 号: GNED115110
课程所属模块: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
授课时间:1-13周:周一5-6节(授课及互动:1、2、4、5、7、8、9、10、11、13周),周六5-8节(实践活动:3、6、12周)
课程简介: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历史,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停歇。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乐器、音乐;丝绸之路沿线的石窟、壁画、图像;历史文献记载、文学作品内容中的体现;书法文化中的多民族融合,在新疆巴州楼兰历史文化中等多有实证。行走华夏,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感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本课程团队教师由哲学、马理论、音乐、书法、设计、中文等教师共同构成跨学科团队,以专题教学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同学们将在课堂中感受历史文化;同时,走出校门进入博物馆,观赏重要文物、体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进入社区或学校去体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深入理解其现实意义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课程负责人:王伟教授
课程实践活动部分照片:
教学安排:
章 节 |
教 学 内 容 |
学时 |
教师 |
授课形式 |
第一讲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2 |
王伟 |
授课与互动 |
第二讲 |
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 |
4 |
文茹 |
实践:第3周拟前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第三讲 |
大统一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
2 |
王劲 |
授课与互动 |
第四讲 |
“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 |
2 |
李娟 |
授课与互动 |
第五讲 |
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荣(隋唐五代时期)、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 |
6 |
熊雯 |
实践:第6周拟前往省考古博物馆参观授课实践 |
第六讲 |
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 |
2 |
刘彦彦 |
授课 |
第七讲 |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 |
2 |
丁晓军 |
授课 |
第八讲 |
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
2 |
陆淑敏 |
授课 |
第九讲 |
新中国与中华民族新纪元、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2 |
刘源 |
授课与互动 |
第十讲 |
实践课 |
4 |
王伟、曹耿献 |
实践:第12周 |
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2 |
曹耿献 |
实践:演讲 |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开卷):60%;参观博物馆(或其他场馆)课程论文、学习体会、演讲等(学生可任选一项):30%;课堂表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