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学丝路大讲堂1400教室,通识核心课程《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辩论赛正式拉开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届“国运杯”辩论赛初赛的序幕。中华名辩盟常务副主席、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课程负责人王伟教授担任评委。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辛晓红女士、西安泰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春红女士出席此次辩论赛并进行点评。西安交通大学思源直播平台、丝路大讲堂、bilibili和微博直播平台对本次辩论赛进行了现场直播。
本次辩论赛由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和雁塔校区的16位同学组队进行辩论,辩题分别是“‘内卷文化’是我们的财富/包袱”和“对于大学生而言,‘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不想成为怎样的人’更重要”,第一个辩题聚焦当下的社会热点,第二个辩题则更加关注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支持正方的同学着白色或浅色外套,支持反方的同学着黑色或深色外套,各在左右两边就座。辩论结束后,观众席的同学如果改变立场,就更换座位区,以此作为观众参与评价的方式,使所有同学全过程参与、全过程思考,真正有所收获。
辩论赛在东方神骏乐团富有活力、积极阳光的马头琴表演中拉开了帷幕。乐团首席领奏、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吴小博得和站立式新型马头琴演奏方式的开拓者之一唐斯格倾情演奏,荡气回肠的旋律,刚与柔的结合,展现出了马头琴那神秘的天籁之音,一曲《我的祖国》让观众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热血,也为今日祖国的强大感到振奋;一曲《万马奔腾》让观众体会到了草原民族的豪迈粗犷又不失温婉柔和。
上半场辩论赛围绕“‘内卷文化’是我们的财富/包袱”展开。正方从内卷文化的意义进行立论,分析了内卷文化在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认为我们应合理进行规划引导,发挥内卷文化的积极作用。而反方则认为,内卷文化是对一个人的精神内耗,不利于个人成长,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随后,双方辩手又结合内卷文化在历史进程和当今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体现展开辩论。
上半场辩论结束后,现场观众与辩手进一步交流。王伟教授和董春红主任对上半场辩论赛进行了点评。王老师首先肯定了各位辩手的表现,并对双方辩手分析辩题的侧重点进行了指导。董春红主任认为,各位辩手的立论体系较为完整清晰,并就辩题本身表达了看法,我们应甩掉过度内卷,以适度内卷促进发展。
下半场辩论赛围绕“对于大学生而言,‘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不想成为怎样的人’更重要”展开。正方从大学生的定义出发,认为“想成为怎样的人”代表了一种积极驱动力和指向性,能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反方则认为“不想成为怎样的人”是个人发展的基石与先决条件,是达到最终结果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应找到不想做的领域,划定边界,确定自己的底线。在自由辩论环节,正反双方还就人的惰性、大学生的迷茫状况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下半场辩论结束后,现场观众表达了自己对辩题的理解,并就辩论中的一些细节与辩手互动。张爱萍教授对下半场辩论进行点评,肯定了同学们一学期以来的进步,并就辩论的具体环节给出改进建议。张老师点评后,辛晓红理事长表达了对各位同学的殷切期望,希望能通过“国运杯”辩论赛助力学子成人成才。
最终,经过评委讨论并结合现场观众的投票,上半场辩论赛最佳辩手为正方三辩白钧心同学和反方四辩董锦扬同学,进入复赛的辩手为正方四辩李喆同学和反方三辩周至睿同学。
下半场辩论赛最佳辩手为正方二辩陈思雨同学和反方三辩张震同学,进入复赛的辩手为正方四辩龙雨菲同学和反方二辩乐红颖同学。
本场辩论赛不仅引起观众对现实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也让大家对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伟教授、韩鹏杰教授和张爱萍教授共同开设,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能力。本课程将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相结合、思维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课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交互—反思”(PIR)的课堂模式进行探究式小班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创新性思考,在实际的思维实践中锻炼并提升思维能力。自2018年开设以来,该课程以平等包容、开放活跃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也成为了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中华文化系列辩论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