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设的美育实践类课程《中国音乐史与音乐考古》本学期首次课程于1月初顺利结课。《中国音乐史与音乐考古》课程是由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艺术系与中国书法系共同打造的一门跨学科、跨团队、跨领域的基础通识类选修课,课程团队遵循“以传统文化为系,贯通艺术门类;以多重维度为媒,实践感受真知;以思辨论争为法,全面理解传统音乐”的原则,从已有的音乐考古发现切入,以关联的视角,试验性地将音乐史、美术史、书法、雕塑、绘画、吟诵等内容与艺术形式进行交叉融汇,通过经典阅读、课堂授课与讨论、专家讲座、实操体验等多种教育模式融汇的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对中国古代音乐史以及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拓展知识面,培养跨界思维。
学生仿制的古代乐器
学生们临摹宋代琴铭
经典阅读小组讨论过程
本次课程的开展是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融合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思想,在培育新时代综合人才加强美育的方面开展的一次尝试。学习音乐史,为什么要临摹书法作品?要做手工、赏画?而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逐一被解答。用手、眼、耳去体验古乐的精神,用心去感受古人的风雅,让历史和文物不再冰冷,让古代音乐的生动画卷在血液里活起来,这即是课程建设的初衷。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让广大青少年热爱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文化责任。”本学期课程顺利结课,未来将继续通过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程鲜活起来,使美育实践生动起来。
人文学院
2022年1月6日